理想與實務的拉鋸,所謂「團隊籃球」的假象。

3     
 
團隊籃球 V.S 球星抱團?

當勇士培養出Curry、Thompson以及Green等人,成功打造出勇士王朝後,所謂的「動態進攻」被視為新世代籃球的解答。當馬刺以GDP為核心帶著平凡的苦工,打敗了星度爆表的熱火時,所謂的「Popovich一派」在NBA掀起了一陣人事旋風。但弔詭的是,這兩支被人們奉為圭臬、瑰寶的球隊,卻開始填充他們的星度?

還記得2015年季前不被看好的老鷹隊,相繼送走了Joe Johnson及Joshi Smith之後,聘任了波系總教Mike Budenholzer,進入大破大立的重建前期,以老將、新兵及雞肋骨的陣容,打出NBA史上最長連勝的戰績並進入季後賽。當時工作態度、健康狀況及球場表現都相當穩定的當家控衛Jeff Teague,反而身陷交易風波被球隊到處兜售。而該年在東區決賽被LeBron James直落四後,下了砍掉重練的決心。季後DeMarre Carroll成為自由球員,老鷹並未積極留下這位功臣,使其與暴龍簽下大約。隔年因新秀Dennis Schroder及Kent Bazemore的崛起,將Jeff Teague交易至溜馬,至此老鷹開始崩壞至今。曾經看似快速重建的球隊,卻在一夕之間崩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參考:鷹來瘋到底瘋什麼?  徹底解散!當年那支老鷹發生了什麼?)

團隊籃球的皮,球星抱團的骨

回首林書豪的NBA之路,會不難發現解答。D’Antoni、CliffordAtkinson這三位提攜林書豪的關鍵人物,都能突顯出的一個嚴重的問題,那便是許多隊伍的總經理與總教練不同調。當上述這三位總教練與林書豪相契合而因此打出戰績或做出實際的改變成效時,常因管理層的耐心不足,在交易的操作上並未考量總教練的建隊意圖,而導致錯放該留的人又將資源放在不該放的人身上,從此陷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若完全以純商業的角度來看待NBA的球員交易,球隊所期望的球迷向心是聚焦在球隊,而並非特定的球員;經紀人的角度則完全相反,以球員本身擁有如何的球場表現與多少球迷來當作談判最主要的籌碼。在這個前提下,巨星光環與球星抱團自然也不難理解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操作模式。以此角度來看,籃網相對於其他隊伍並不算是市儈的球隊,只是在「團隊籃球」的表皮下,試圖運作出「培養球星」的骨,這一點從送出Brook Lopez開始便露出馬腳。

而另一方面,所謂「戰術」的最關鍵要素,還是場上的戰術執行者,再好的團隊氛圍及化學效應,最終還是需要一位領導者來串聯整合。以動態進攻的核心理念來說,對場上每個球員從軟實力的智商、人格特質,到硬實力的走位、外線及防守能力有全面性的要求,在理想上確實是一個非常全面的戰術,但在實務的運作上其實是非常困難達到的境界,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主打團體戰的隊伍開始追求星度的原因,一方面是戰術系統需要多位具備領導能力的球員,一方面是被其他有戰術又有球星的球隊所逼。到最後所謂的「團隊籃球」所追求的還是星度滿點。

花心力在換牌,沒人認真在打牌

我個人並不相信有什麼樣的戰術會是球場上的最終解答,而是隨著不同的領導者、不同的配搭者,每個隊伍都能找出屬於自己的解答。曾經的馬刺王朝、太陽跑轟、林來瘋與鷹來瘋,展現了在實務層面上一支球隊可追求的目標,那便是找到操盤者、領導者、策劃者、執行者及配搭者之間的契合之處,打出屬於自己球隊的風格。在人性與人類發展上,個人特色一直以來是主軸;在市場與商業發展上,找出自己的目標族群與產品特色才是王道。如果所有球隊都玩勇士那一套,這NBA還好看嗎?戰術最終都有相生相剋之理在運行著,當體系趨於單一時,必會誕生新的戰術與之抗衡,NBA這種漫無目的的追逐又何時停過?

身為一位林書豪的死忠球迷,無庸置疑的認為,林書豪的強項就是串連球隊,整合各項專才的「頂級核心」,同時具備了戰術智慧與全面性的技術,能夠適當地去補足隊員的不足並做好傳承,最適合他的球隊就是具備各種頂級綠葉的球隊,最適合他的教練就是如D’Antoni一般,以控衛為主要發動核心的戰術,畢竟林書豪曾是擋拆效率頂級的球員之一。真正的團隊籃球,並非追求一種齊頭式的能力均衡與地位平等,而是懂得依照球員的特性截長補短。若一心只想把「戰術思維」這種理想實現,卻不考量到實務層面上的可能性,球迷就不斷地看巨星抱團、重建練兵就飽了。希望林書豪在走過這些風風雨雨後,能夠看清自己的本相,在具備天時、地利及人和之時,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44 comments

    1. 書豪並非沒有丹總就不行。其實除去高層干擾,克總也是很會使用書豪的。

      擊敗喇叭騎士和歷史性大逆轉石佛馬刺,都是在黃蜂時期成就。

      除此之外,綠塞的少帥史蒂文斯既然能讓小火車打得風生水起,書豪跟他合作未必就不如丹總。

      最重要的是,書豪已經被莫賊羞辱過兩次了,為什麼還要回去被羞辱第三次?

      1. 哞爸大說的非常對!

        書豪不是沒實力也不是靠體系,或靠教練,

        他缺的只是球團給予他的完全信任與支持,

        就像當時林來瘋一樣,那完全不是走運,或僥倖,只是缺乏機會與完全不受限的舞台。

        有些公司擺明了就是要剝削你,並不尊重你的專業,甚至是貶低你身為一個人的基本尊嚴,為何仍要去那家公司呢?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

        1. 哞爸大和JiaHong大說的都很對,個人不希望書豪再回去火箭。

          就算火箭有丹總又如何,火箭只要有莫賊在的一天,回去就是被羞辱而已。

          而且我一直深深相信書豪是有先發的實力,而且是頂級的。沒必要去火箭帶領二隊。

    2. 講到火箭就想到那個 死 胖 子!

      書豪絕對不能回鍋火箭!!

  1. 我相信如果要去抱大腿,勇士會比火箭更好,但林不想抱大腿,很多時候做為一個球迷,祝福比提建議更好,因為我們不是林,無法知道他所面臨的決擇,身為一個球迷能給林的,就是支持他每一個選擇。在他成功時為他鼓掌,在他失意時成為他的後盾,而不是介入他的生活,指指點點,髮型不好,不夠霸氣,選錯球隊,努力練球,愛一個球員是無條件支持,即使他打的不是最好,數據不夠好….即使他綁了一個你不喜歡的髮型,依然支持他,鼓勵他,而不是用自己的角度去批判他。

    1. 喬大說的太好了!

      我舉雙手雙腳贊成還嫌不夠,不管在他高峰,還是低谷,我們都盡全力的支持他!!!

      NBA球星從來不缺錦上添花、跟風抱大腿的球迷,我們要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無條件的支持!

      1. JiaHong大說的太好了!

        史塔克頓一輩子沒能拿到總冠軍,卻也沒見到他去抱誰的大腿。但哪個球迷提起他不是豎起大拇指,讚一聲「鐵錚錚的好漢」?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大家都崇尚功利主義,並不代表這就是真理。

        難道還真的有人認為,拿到冠軍戒的湖人孫悅和馬刺巴特爾,會比書豪的歷史地位更高?

        1. 哞爸大,你說的都是真的!

          現在運動家的精神還有誰欣賞呢?

          不只球員抱大腿,愛抱大腿的球迷也不少,

          是我們鑑賞、辨別能力變差了嗎?

          還是我們已經跟不上主流媒體所謂的“正確”!?

          林書豪依然是林書豪,
          NBA依然是NBA,
          我依然是我,
          雖千萬人吾往矣。

    2. 我其實並沒有預設林書豪該怎麼做才是對自己好,寫這篇文章也並非要對他的選擇做出任何評價。只是隨著他的過程,做了一個觀察的總結。他不一定非要與D’Antoni相聚,最好時間與空間已不在,但是既然已經沒有包袱,可以試著順著自己的特性,去展現自己的價值。我說最適合他的教練是D’Antoni,是指最能夠發揮他自己價值的戰術系統,畢竟他曾是聯盟擋拆效率前段班的球員。

      最關鍵要表達的重點是,要尋找到每個球員都有領導特質實在不容易,現實生活當中具備足夠智慧與特質的領導者不多,同時絕大多數的球員都是強化發展自己的強項,不硬去改變這個特性,用一個擅長整合的人去激發每個人的特長,在實務上豈不是更有可能達成嗎?否則,最終的戰術趨勢還是倒向球星抱團,林書豪所面臨的困境也永遠都是同一個原因。

  2. Jason晚安~

    好久不見了~~~看見老朋友真開心,有空常回來一起幫書豪加油啊^_^

    相信書豪面對的這些苦難都是上帝給他的修煉,修煉完成之後,他就要展翅高飛了,期待那一天快點到來~~~^^

    1. 嗨,紅豆,我一直都在,只是潛水。之前曾經有一些風波,我以為自己應該已經被撤了版主權限,但沒想到站長到現在還一直保留著,因此分享一下這些年默默觀察下來的想法。

        1. 這是非常有名的Konami code,從1988年的魂斗羅開始就一直流傳至今啊。

  3. Jason Shong大你好。

    看到發文者的名字時,覺得有一點眼熟,卻又想不起來。但是文章能寫得如此洋洋灑灑又組織嚴謹,想必並非新手。跟豪友們打聽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鼎鼎大名卻一直緣慳一面的「訓導主任」啊!

    在書豪預備健康歸來,再戰江湖、重領風騷之際,歡迎你歸隊!

    1. 看到訓導主任,不禁油然肅然起敬,"敬禮~"

  4. 林書豪的強項就是串連球隊,整合各項專才的「頂級核心」,同時具備了戰術智慧與全面性的技術,能夠適當地去補足隊員的不足並做好傳承,最適合他的球隊就是具備各種頂級綠葉的球隊,最適合他的教練就是D’Antoni。希望林書豪在走過這些風風雨雨後,能夠看清自己的本相,在具備天時、地利及人和之時,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Jason大對書豪所下的註記真的非常的精確,『最適合他的教練就是D’Antoni』 了解你的深意就是書豪需要的是『授權』兩個字而已!只要球隊教練告訴書豪要打什麼風格戰術,球場上就要如丹總一樣的相信書豪。

    希望Schlenk與Lloyd Pierce教練接下來的賽季,相信書豪給足夠的授權!老鷹進季後賽比在籃網機率大很多~

    1. 其實我認為籃網給予書豪的授權是足夠的,但籃網的問題並非授權的問題,而是戰術上挾制了球員們的特性。

  5. 我非常同意Jason Shong大大說的“我個人並不相信有什麼樣的戰術會是球場上的最終解答,而是隨著不同的領導者、不同的配搭者,每個隊伍都能找出屬於自己的解答”+1,只是林書豪從來不是各球隊的首選及答案,在他們眼中,大多把他當成次要的配角球員–“先發未滿,替補以上”,一個吃完華人市場後,就丟棄的免洗筷。

    1. 我相信Kenny本來是如此對待書豪的,無奈連續兩次的傷勢造成出賽場次過低。但我否定的是以戰術思維為核心來找球員的模式,因為在實務上達成率太低,卻要空耗掉許多球員的寶貴青春。

      1. 主任說得對!
        其實我也是相信Kenny 也是如此對待書豪的,但至於小馬哥,就很難說了,畢竟經理與教練的職責不同,要考慮的事情不同,所以立場也不盡相同,不過,有兩點對大家來說都ㄧ樣,"健康很重要!"、“時間就是金錢”。

        另外,我覺得阿金的戰術太死了,也沒什麼經驗,這對他自己與球員對不是好現象,這也會導致其他明星球員要加入籃網之前,會再三考慮的原因之ㄧ,因為不能善用球員本身既有的特點、或優點來設計戰術,讓整場比賽更富有彈性與變化,雖然理論上因應NBA規則的修訂所產生的優勢去制定體系及戰略方向沒錯,但也不能完全扼殺其他戰術及其他球員的可能性,因為,這是ㄧ個互動且漸進式的過程,球員也需要時間去調適,從過程中去累積經驗與學習。所以,我們之前看比賽時,往往對手很容易猜出籃網的戰術是什麼,不用花什麼大腦,也很好守,跟勇士不同的是,明知勇士要做什麼,但我就是守不住,因為勇士已經是有經驗、各位置齊全、戰術彈性、動作細膩且扎實、團隊溝通良好,還有超級球星在的ㄧ支隊伍。
        籃網還沒戰之前,就已經輸ㄧ大半了,所以為何林書豪如此重要,因為這些是光數據所顯現不出來的,也是球隊要產生良好化學效應所存在的隱性因子。

        讓我們繼續為林書豪加油!GO GO GO!

  6. 今天又有爆料了

    雷霆 得到施羅德加穆斯卡拉

    火箭 得到甜瓜

    老鷹省錢

    看來林書豪還是有許多空間,老鷹對施羅德不耐也檯面化了

  7.  這篇寫得很好

    我對老鷹不了解 ,當吃老鷹為何要放棄Jeff Teague而扶正金毛!!!

    造成現在的困擾!!

    1. 其實就是太迷信在戰術上需要一個"能夠轉變比賽的球星"這樣的思維,只要沒有巨星存在心中就沒有安全感。

  8. 認同Jason Shong大的文章

    特別是現今NBA的市場遍及全球,各隊收入差距更明顯的狀況下,星度>比賽效益的事情只會越來越極端,以前的一隊一球星,或是單核球隊拿下總冠軍的美談只會變成一個遙遠的童話;從Silver總裁認同表弟加入勇士隊(五巨頭….)就能知道官方已經奉這風氣為主流了

    題外話,最近Nash在推特上推薦一套幫助球員練球的App軟體,由他,庫班老闆,還有林書豪和HomeCourt這家公司合作研發出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這篇文章"The iPhone App Making the NBA starter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請從推特點進去,因為這文章是在付費網站Wall Street Journal裡的)

    1. 其實我並非要攻擊球星抱團這件事情,而是當勇士都開始抱團的時候,便代表所謂的動態進攻在現階段的聯盟當中,除了抱團以外是無法做到最理想的狀態的。

  9. 身為一個6年老(?)粉絲,一直期待但是始終遺憾的事,就是書豪永遠在為他人作嫁衣。

    除了尼克時期和火箭第一年打的是自己的風格之外,
    火箭第二年,莫胖冰箱幻想的是哈登魔獸的破產版OK連線,
    在湖人,就算不擺爛也只被允許當個幫Kobe搬磚的老漁,
    在黃蜂雖有克總關照,但終究強龍不壓地頭蛇必須配合肯巴,季後賽第七場只能被坐在場邊眼看肯巴和巴吞被熱火打爆,
    在籃網,即使沒受傷打的也是阿金式的動態進攻,沒擋拆沒紀律…

    哪怕只有一年也好,真心希望能再看到意氣風發的the PG書豪…再也不想看到該死的a PG了

    1. 我想最主要的還是理想與務實之間的平衡吧!空有戰術思維,卻不懂得如何依現有戰力設計戰術發揮優勢,然後不斷地物色尋找合適對象。不是說這樣的理想不可能達成,而是等達成後不知道是N年以後的事情了,最後還是得靠球星來撐住商業市場,實在是一種荒謬的惡性循環。

  10. Jason大,晚上好~

    感謝發文分享,好久不見了,近來可好。

    老鷹連球衣都開賣了,代表開季時,老鷹應該不會交易書豪。

    書豪這一季應該是從老鷹出發了。

    書豪只需要證明自己健康,打出好成績,2019自由市場上,他就能做出最有利選擇。

    新球季為書豪加油。

    1. 站長你好,好久不見。

      我擔心的是,在籃網選擇這種近乎拋售的方式送走書豪,背後所代表的涵意是否是書豪的傷勢已經明顯讓他的運動能力有所下降。

      而另外一個隱憂是,是否書豪實際上對於一支球隊的商業助益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大。

      我個人自私地希望書豪今年能夠稍微主導性強一點,打出數據同時領導隊友的配合,不用去管政治考量的牽制,反客為主。

      1. 同意Jason大的(我個人自私地希望書豪今年能夠稍微主導性強一點,就像LBJ一般,打出數據同時領導隊友的配合,不用去管政治考量的牽制,反客為主)。這幾天回顧了林書豪由紐約人到現在的集錦片,我真的很懷念你入球後那有點串的表情,特別是在紐約球隊和黃蜂時期。教練和球團的支持真的很重要,記得你絕殺暴龍時,回頭對安東尼示意要接管球權時,那種無比的自信心真的讓人興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