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經過漫長的長草期,很高興終於要正式開打了。
上賽季籃網的場均得分看似還好,然而把pace因素消去之後,每百回合的得分效率ORtg,僅排在第28名。
進攻問題其實不如表面上看到的那麼小。
NBA STATS從2015年開始提供Play type的相關數據,該數據是從球員投籃終結方式的角度出發,進行分類統計。利用這些數據,可以從更細一些的角度,來檢視上賽季籃網的不足之處。
首先說明NBA Stats中play type的統計數據項目。
在這個數據中,將出手得分的類型分為11種,除了補籃(putback)、雜項(MISC)、轉換進攻(Transition)之外,還有8種。
這8種又可依其終結前是否持球,分為2大類:
(1)持球終結-擋拆持球人(Pick-and-Roll Ball Handler)、單打(Isolation,和突破切入drives不同)、低位單打(Post up)。
(2)接球終結-定點投切(Spot up)、空切(Cut)、繞掩護(off-ball screen)、手遞手(hand-off)、擋拆無球人(Pick-and-Roll Rollman)。
註-以上的比重,是依照其出手方式次數的統計。例如-擋拆持球人,指的是持球擋拆後,自行出手的次數,不是其執行擋拆的次數。即沒有包含不自行出手,傳出去給檔拆掩護者、外線等其他球員的次數,以及是否產生助攻的得分。
理論上,看持球終結者的進攻效率,不應該只有看其每回合的得分,還要看他每回合助攻隊友的得分,加總起來才是讓其持球的真正效率。但是NBA STATS尚未免費提供相關數據,算是這個分項數據的缺陷;但是持球者終結的效率,代表的是其威脅性-吸引包夾協防的能力,仍有一定的參考性。
下表列出聯盟和籃網在各分項的比重和每回合得分。(雜項和偶然性高的補籃沒列出來)。
先以效率(每回合得分PPP,Points Per Possession)的高低排序來看。
前幾名是-空切(1.25分)、轉換進攻(1.10分) 、擋拆無球人(1.04分)、定點投切(1.00分)。
倒數幾名是-擋拆持球人(0.85分)、單打(0.88分)、低位單打(0.89分)。(都是持球終結)
重點-
(1)除了轉換進攻,持球終結的效率,明顯低於無球終結時的效率。
因此理論上,進攻的持球者不應該自行出手終結,而是創造機會給隊友,或是找到擁有更好機會的隊友,傳導過去讓他終結,可以有效提高球隊每回合的進攻效率。
(2)持球終結的效率雖然低下,但是擋拆持球人、單打(其中的突破切入)的進攻威脅,是吸引包夾、協防,以創造其他隊友籃下、三分外線空檔的重要手段。(低位單打通常容易一對一,吸引協防機會較少)。沒有這兩項進攻方式的幫忙,就不容易對敵隊的防守造成威脅性,而出現投籃空檔。所以持球終結有其必要性。
(3)球員持球終結的效率,影響到其進攻時對防守的威脅、吸引包夾和協防的程度,以及隨之而來的空位創造能力,和整體進攻效率的提升程度;反過來說,隊友接球終結的效率高低,則會影響持球球員進攻時,所需要面對的防守壓力,及其自行終結的效率。以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其次,從比重來看。
定點投切(19.7%)、檔拆持球人(17.3%)、轉換進攻(13.8%),這3項的比重就占了50.8%。如果再把效率相對高的空切(7.4%)、擋拆無球人(6.8)包括進來,這些加起來比重占65%的終結方式,其效率高低,對進攻來說是重中之重。只要把這幾項做好,就可改善進攻效率。
接下來看籃網和聯盟平均的差異。
在比重方面-
(1)有3個分項的比重,較明顯高於聯盟平均-定點投切(高4%)、轉換進攻(高1.3%)、低位單打(高0.6%)。
因為要打快,轉換進攻的比重就較高。
因為追求三分投射,定點投切的比重就較高。
而因為大洛的關係,低位單打的比重也較高。
上面三項中,轉換進攻和定點投切都屬於較高得分效率的項目,比重較高有助於提高整體得分效率;低位單打是低效率的分項,比重較高則會於降低整體得分效率。
(2)高效率的終結方式,但比重較明顯高於聯盟平均的有-空切(低1.1%)、繞掩護(低1.5%)。
空切、繞掩護這二項,講究的是整體戰術執行、人員配合的默契,打團隊籃球的籃網,比重理應要高於聯盟平均水準;但是卻沒有發生(尤其是得分效率最高的空切)。或許是因為上賽季太多新進球員和年輕球員,所以配合不易;但在季前賽也沒看到較高比重設計給空切和繞掩護的戰術執行。
小林之前提過新賽季想跟矮湯一樣,多打繞掩護、手遞手接球投籃,阿金在賽季中應會逐漸提高以上相關戰術的比重,以增加戰術的多樣性及耐衝擊性。
瀏覽人數: (1910)
頭香~ 開季了, 浮出水面透透氣~
恩…這篇文的統計數據, 應該是包含Lin缺賽的紀錄吧?!
ericy0801大,早安~
終于等到老師級的您出文章咯,還有續集哦,太好了!
這篇,目前看到是介紹與分析,能否請問,以你研究心得(這篇範圍内),你想建議籃網應加强/改善的是? 還是你計劃所有介紹分析之後,一次全部再來説明?
重點是最後這句嗎:
小林之前提過新賽季想跟矮湯一樣,多打繞掩護、手遞手接球投籃,阿金在賽季中應會逐漸提高以上相關戰術的比重,以增加戰術的多樣性及耐衝擊性。
期待籃網成為東區馬刺~~
上個候選的老鷹隊如今已面目全非,有競爭力的只剩騎士(感覺準備要夕陽西下了)和賽隊
我看好能成為基石的球員有書豪,RHJ(只要他每季都如此進步)還有LV;雖然書豪年紀算大了,但只要球隊戰術練好練滿,馬刺的三載打入冠軍賽不是夢,書豪打到鬼切的球齡也不會是問題
祝籃網明天旗開得勝
Wenwinlife大,
東西太多,想了很久, 終於在開賽前趕出來了
嗯,
我明白你,自己也曾手上資料太多,
一件很複雜的事,如何簡單説清楚呢?
如一次寫完,沒有人耐心看下去!
反之,分開多次,又容易:見樹不見林。
還要篩選資料,文章佈局分段排版…
最恐怖的是:時間!
要在最短時間内,説清楚一切,
🙁 真的是很麻煩,很困難
ericy大~
早安,大師的好文章,於理有據。
重點簡單整理一下:
以效率的高低排序來看,籃網使用的前幾名是-
1.空切、2.轉換進攻 、3.擋拆無球人、4.定點投切。
因為要打快,空切跟轉換進攻的比重就較高。
因為追求三分投射,定點投切的比重就較高。
而因為大洛的關係,低位單打的比重也較高。
===========
我覺得…現在少了大洛後,低位單打的比重應該會少一點。三分投射比重跟空切的比重會多一點,戰術執行上,會更多元化。關鍵時刻,後衛能傳導的對象更多,只要有空位就能傳,比較不會固定的傳給特定球員。